"百"的意義
"百"這個字在中文環境中有"吉祥""圓滿"的含義,許多成語和"百"有關,如"百發百中""長命百歲""百年好合"等,也有許多慶祝活動和"百"有關,如"百家宴",還有"嬰兒百日宴",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百天,父母為孩子歷經了人生的第一個重要階段而舉辦慶典活動,和親朋好友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悅。

無獨有偶,在比利時,也有一個中學生的"百日狂歡節"。不同的是,中文環境的嬰兒百日宴只在嬰兒出生的第一百天時舉行,而比利時中學生的百日狂歡節要連續進行一百天!而且是倒計時。
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比利時,中學生在畢業前的一百天被看成是他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一百天之內,學校協助學生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以慶祝他們完成畢業,並記念他們互相之間的友誼。這些活動包括各種主題,如時尚,自然,演講,軍旅生涯,音樂,藝術表演,老人照顧,社會義務等等。
中學畢業後,有的學生將直接參加就業,從此步入社會,多數的學生將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而無論是直接就業還是進入高等學府,他們都將被當成成年人來對待,將步入為自己負責的人生階段,在經濟上他們也將獨立負責。雖然他們上大學的學費幾乎全部由政府資助,但是他們必須勤工儉學,以支付自己的食宿費用。就算是很富有家庭的孩子,也會這樣做,將不再依靠父母,而他們的父母也會積極的要求他們自己去掙錢,政府也會減免那些錄用學生工企業的稅收。
"金口約翰"的傳統
在比利時這個天主教的國家,許多節日都跟天主教信仰有關,這個中學生百日狂歡節也不例外。它來源於對君士坦丁堡大教主約翰一世的紀念和追思。
比利時中學生的百日狂歡節從1月27日正式開始,除去周末,到7月1號正好一百天。因形式上象天主教的狂歡節而得名,輕鬆,自主,不拘一格。
大教主約翰一世出生於公元347年,今土耳其境內安提阿,天生聰明好學,他的母親是希臘人,從小用古希臘傳統教育他,長大以後,皈依天主教,他姓氏在希臘語是 Χρυσόστομος,直譯過來是"金口""金言"的意思,拉丁文為 Chrysostom。因此他也被稱為"金口約翰",而該大教主的確擁有雄辯的口才和演講能力,他是早期基督教重要的教主和老師之一,無論對東正教還是天主教以及新基督教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他以批判當時政教領袖們濫用職權,並主張嚴格苦行和清修而聞名於當世以及後世。

雖然他的批評和主張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和追蹤,但也觸怒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從而遭到驅逐,公元407年9月14日死於流放的路途上,今天的格魯吉亞境內。1568年被梵蒂岡天主教封為聖徒。
在比利時,每年的1月27日被定為"金口約翰節",中學生們希望以他作為榜樣,保持高超的品格和清醒的頭腦,於是對大教主金口約翰的追思就逐漸演變成了長達一百天的慶祝活動。
當然,今天的中學生已經很少去關心"百日狂歡節"的由來了,他們更多關心的是狂歡,是節日。實際慶祝活動的天數也因各校而不同,有些學校只慶祝50天或更短。
在法國,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學校也有類似的學生活動,但名稱可能不同,一般會被稱為畢業生節。
本文原創作者他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