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保有福报,决不能做出违反道德的事
在康熙42年间,有一名江南的学士进京应试,我们姑且称他为某君。由于某君在乡试中考取了解元(乡试第一名),便认为自己天资聪颖,恃才傲物嘲笑其余应试的考生们:「哈!今年状元除了我之外,还能有谁?」周遭的人都无法忍受某君那骄傲自大的性格。
随着试期迫近,有一天,住在某君隔壁的举人,夜间梦见了文昌帝君在殿上唱名公布考试结果,而某君果然中了状元,使这位举人内心感到十分不平。
不过一会,有个披头散发的女子忽然出现,她上前呼冤道:「某君的德行举止有亏,岂可让他名列于众人之上?应换作他人啊!」闻言,文昌帝君面露难色,转头朝一旁穿着红衣的神明寻问该如何是好。

红衣神答道:「万历年间也曾有此事。将下科状元移至上科来,让他提早中状元三年,并减寿六岁。这个例子,今天可以依循着行事。」于是文昌帝君重新唱名,状元换成了另一名叫王式丹的举人。
隔天醒过来,那位举人连忙告诉某君他梦中所见的情形,某君听了后大惊失色……因为,他昨夜也梦到了相同的情景。
「这真是冤孽难逃!这状元我不要了,考试我也不参加了!」某君说完便飞速收拾包袱闪人,但后来竟死在返家途中。
而这一科的状元果然是王式丹,德才兼备的他活到了七十三岁。
贪色损德,失去功名
同样,在清朝有名姓罗的南昌人(人们常称他罗某)经通算命。乾隆年间,他替人推算运势,料事如神。其中,他帮自己推得:命中无较大的福禄,唯庚子年科考可得一榜;他也帮同学王某推算:其终生都不会中榜。
己亥年的冬天,他们的学馆旁住着一位面容姣好的寡妇,年轻美艳却不恪守妇道。起初,她挑逗王某,但遭王某义正严词拒绝;失败的她接着又来挑逗罗某,而罗某竟将此视作桃花运,于是频繁与她来往。
到庚子年秋天科考时,结果王某考中、罗某却名落孙山。罗某质疑命理不灵,但殊不知运途早已改变……王某力拒色诱得福报,罗某贪色失德丢功名。
虽然说,人的宿命早已经被上天安排好了……但它仍会依据一个人今生的善举恶行而改变。行善积德具有改变命运的神奇能力。
抢救溺死的人而改变了命运
广东鼎湖山庆云寺的住持大慧长老,在70岁时已领悟到不少天机。他精通医术及命理。当高要县令到庆云寺拜访时,他带来了一名刘姓的官军。刘先生是大慧长老的旧识,县令从他那听说了大慧长老善于看人面相,因此特地来拜托大慧长老替自己观相。
大慧长老无法推辞,便勉强同意了。他邀请县令坐下并放松休息。待他看完后,大慧长老对县令道:「在您手中握有许多生灵的性命。积德可延长寿命。」
县令又向大慧长老询问自己的前途,他却只是莞尔道:「老衲愚昧,不敢轻言您的前程……但大德之人自有福泽,只要您能保持虔诚的仁爱心,便是县民的大幸啊。」县令知道大慧长老不轻易畅谈,又见他话说得很含蓄,于是喝完茶便先回去了。
离开前,他嘱托刘先生帮忙探问大慧长老未说出口的话。
后来,大慧长老坦白地告诉刘先生说:「县令原先面上的光华及瑞气已消,眉宇间又有黑气缠绕,恐怕活不到一年。但幸好原先的气色尚未退尽,表示:『险中有救,命不该绝。』」
「他身为百里的父母官,举手投足、布施政令,全关系著百姓的性命安危。如果他本着向善的心,济人助人,定能造福万民。所以,老衲最后断言他『积德保寿』。」
刘先生点头如捣蒜。回县府后,他不敢直接把大慧长老的话转告给县令,便跟县令说:未来几个月,要多做拯救苍生的善事,才可以延长寿命。
不久,西潦一带泛滥成灾。洪水在一夜间高涨数尺,淹没农田……而灾民们溺于水中,急声呼救。县令急忙赶到附近的高岗瞭望,惨况触目惊心,可那时的他却无能为力。
许多强壮勇敢的年经男子们,纷纷驾着小船仓促逃命,但却对水中奄奄一息的孩童视而不见……见此,县令突然下令:「每救起一位孩童,就赏一两银子!救多少赏多少。」于是,有船的人家相继出动来拯救孩童们,足足有四百多位孩童获救。随后,县令又下令开仓赈济、安置灾民,使百姓们得以活命。
后来,县令升任惠州知府。当他路过鼎湖山时,又再次拜访了大慧长老。大慧长老一看见他,便道:「善心人终将得到福报,您往后的福泽会绵延不绝啊。」
人的命运可以通过积德行善而改变。当人心存善念,命运就会善待他;但当人心存恶意,命运就会与他作对。当一个人犯罪时,善将不复存在,而那个人的生命也将在灾祸中结束。
(责任编辑:心瑜)